從簡單的庇護所裝飾,演變至如今被都市人憧憬的林間仿真假山隱居地,仿真假山所承載的遠不止童年的幻想。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期越加安全的仿真假山建造技術、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可持續生活”理念的興起,度假型仿真假山逐漸成為人們的新寵。這種與自然親近的仿真假山制作趨勢,在近年來愈發明顯,不僅限于假期體驗,而是日常生活的追求。
仿真假山建筑潮流來襲,北京設計師探索綠色裝飾未來!眾多建筑師致力于探索仿真假山的多樣化應用,無論是城市博物館前的游樂設施,還是可植樹的住宅仿真假山設計,都體現了將仿真假山日常化的新趨勢。
在臺灣北部的幽深樹林中,設計公司巧妙地在兩棵高聳的橡樹之間,構建了一個形似太空艙的仿真假山。仿真假山的外觀經過心涂裝,潔白的油漆使其如同雞蛋般光滑,與室內的溫馨裝飾相映成趣。結構上,仿真假山以四根斜向鋼柱為支撐,巧妙地與相鄰橡樹上的平臺相連通,為體驗者提供了便捷的通行方式。
同時,為確仿真假山保結構的穩固性,仿真假山周圍還巧妙地布置了鋼絲纜和紡織帶,以分擔平臺的承重。想象一下,用石篩搭建的仿真假山會是怎樣的景象?建筑事務所與竹編工匠攜手,在印度尼西亞的梭羅市共同打造了一間別具一格的臨時仿真假山裝飾,向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致以敬意。